碩班 課程架構
分類 |
課程名稱 |
學分數 |
備註 |
|
專題討論(一)、(二) |
0 |
必修 |
方法學 |
教育研究法 |
3 |
必選修 |
高等教育統計學 |
3 |
至少選修3 學分 多修習課程可納入選修學分計算 |
|
問卷調查與統計 |
3 |
||
教育統計學 |
3 |
||
教育研究論文寫作 |
3 |
||
質性研究法 | 3 | ||
數位內容與 |
創意多媒體設計 |
3 |
|
數位內容設計 |
3 |
||
數位學習系統設計 |
3 |
||
數位服務創新 |
3 |
||
線上探究學習 |
3 |
||
網路心理學 |
3 |
||
人工智慧在數位學習的應用 |
3 |
||
電腦化心智工具設計與應用 |
3 |
||
先進創新互動技術與教學應用 |
3 |
||
數位學習心理與策略 |
建構主義在教育上之應用 |
3 |
|
網路學習心理學 |
3 |
||
動機與學習 |
3 |
||
數位社會心理學專題研究 |
|
||
線上探究學習 |
3 |
||
數位學習議題與研究工具 |
3 |
||
數位學習文獻導讀與寫作 |
3 |
||
空間認知與創造力 |
3 |
||
學習鷹架設計與研究 | 3 | ||
科學教育與 |
建構主義在教育上之應用 |
3 |
|
科學哲學 |
3 |
||
科學教育研究專題 |
3 |
||
線上探究學習 |
3 |
||
電腦輔助測驗 |
3 |
||
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|
3 |
||
測驗理論 |
3 |
||
資訊素養研究 |
3 |
||
數位落差 |
3 |
||
資訊社會學 |
3 |
||
學習鷹架設計與研究 | 3 | ||
其他 |
未列於上表之課程均為選修課程,並依每學期開課情形而定。 |
||
附註 |
|||
一、一般生於下列「方法學」類型課程中至少需選修3 學分(多修習課程可納入選修學分計算) 1.高等教育統計學 2.問卷調查與統計 3.教育統計學 4.教育研究論文寫作 5.質性研究法。 二、必須參加學術研究倫理講座 3 小時(可以「研究倫理」課程抵免)。 三、其他詳細修業規則請參閱「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數位學習與教育研究所碩士班學生修業規則」、「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數位學習與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修業規則」。 |
在職碩士專班 課程架構
分類 |
課程名稱 |
學分數 |
備註 |
|
論文研討(一)、(二) |
3 |
必修 |
方法學 |
教育研究法 |
3 |
必選修 |
高等教育統計學 |
3 |
至少選修3學分 多修習課程可納入選修學分計算 |
|
問卷調查與統計 |
3 |
||
教育統計學 |
3 |
||
教育研究論文寫作 |
3 |
||
質性研究法 | 3 | ||
數位內容與 |
創意多媒體設計 |
3 |
|
數位內容設計 |
3 |
||
數位學習系統設計 |
3 |
||
數位服務創新 |
3 |
||
線上探究學習 |
3 |
||
網路心理學 |
3 |
||
人工智慧在數位學習的應用 |
3 |
||
電腦化心智工具設計與應用 |
3 |
||
先進創新互動技術與教學應用 |
3 |
||
數位學習心理與策略 |
建構主義在教育上之應用 |
3 |
|
網路學習心理學 |
3 |
||
動機與學習 |
3 |
||
數位社會心理學專題研究 |
|
||
線上探究學習 |
3 |
||
數位學習議題與研究工具 |
3 |
||
數位學習文獻導讀與寫作 |
3 |
||
空間認知與創造力 |
3 |
||
學習鷹架設計與研究 | 3 | ||
科學教育與 |
建構主義在教育上之應用 |
3 |
|
科學哲學 |
3 |
||
科學教育研究專題 |
3 |
||
線上探究學習 |
3 |
||
電腦輔助測驗 |
3 |
||
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|
3 |
||
測驗理論 |
3 |
||
資訊素養研究 |
3 |
||
數位落差 |
3 |
||
資訊社會學 |
3 |
||
學習鷹架設計與研究 | 3 | ||
其他 |
未列於上表之課程均為選修課程,並依每學期開課情形而定。 |
||
附註 |
|||
一、106(含)學年前,一般生須修滿30 學分;在職專班須修滿 24 學分始能畢業;107 學年起皆須修習滿 30 學分始能畢業。 二、一般生於下列「方法學」類型課程中至少需選修3學分(多修習課程可納入選修學分計算)1.高等教育統計學 2.問卷調查與統計 3.教育統計學 4.教育研究論文寫作 5.質性研究法。 三、必須參加學術研究倫理講座 3 小時(可以「研究倫理」課程抵免)。 四、其他詳細修業規則請參閱「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數位學習與教育研究所碩士班學生修業規則」、「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數位學習與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修業規則」。 |
博士班 核心課程架構(106.12.11修訂)
課程領域 |
課程名稱 |
學分數 |
備註 |
專題討論 |
0 |
必修2學期 |
|
方法課程 |
高等教育統計 |
3 |
至少選1門,多選可視為選修學分。 |
質性研究法 |
3 |
||
實驗研究法 |
3 |
||
設計本位研究方法 |
3 |
||
理論領域 |
科學哲學 |
3 |
至少選1門,多選可視為選修學分。 |
線上探究學習 |
3 |
||
測驗理論 |
3 |
||
科技與語言教學 |
3 |
||
數位學習系統設計 |
3 |
||
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|
3 |
||
網路學習心理學 |
3 |
||
資訊素養研究 |
3 |
||
數位合作學習 |
3 |
||
動機與學習 |
3 |
||
學習鷹架設計與研究 | 3 | ||
其他 |
選修課程 |
附註:
1.畢業學分除依學校規定的至少30學分外,指導教授得要求修習研究相關課程。
2.外所學分最多可採認9學分。
3.非教育相關科系學生必須補修「教育研究法」,並得列入畢業學分。
4.選修「高等教育統計」,必須先修「教育統計」並得列入畢業學分。原研究所或大學部修讀具相關統計科系背景者,可免修教育統計。